德昌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伤寒六经求真生白自序前言 [复制链接]

1#
北京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637.html

休说当年作马牛

惯于冬夜赋春愁

饥寒未改书生志

屈辱何曾上心头

文著六经求真义

丹成九转可回天

荣辱沉浮君莫问

千古文章说风流

——丁亥仲夏

生白自序

《伤寒六经求真》写成二十余年,初次出版也有十余年了。当时自以为用表、里、气机三个病位,阴阳两个病性说明三阴三阳六经,已是得其真谛,二十年后重读《六经求真》,方恍然大悟,三个病位两个病性的六经理论,不过是六经的皮毛而已,远远不是六经的本质!站在六经以外看六经,怎幺能了解六经的本质内涵呢!

我们一同走进六经看一看。六经是用来干什幺的?治病的,是治病的方法。什幺方法呢?太阳经一是解肌法。十五个桂枝汤加减方剂。二是发汗法,四个发汗方剂。阳明经是吐法、清法、下法、五个下法方剂,十余个清法方剂。少阳经是和解法……以上是三阳经,也就是阳性病。还有三个阴性病,即阴经。在阴经中,助阳温经法、助阳化水法、助阳温里法、回阳救逆法、回阳通脉法等等,这个六经是什幺?是一个方法系统!什幺方法系统?发汗、涌吐、排便、利尿……这是什幺方法?这些活动完全是人体本能活动。为什幺本能活动成了治病的方法?而且把这些本能活动整合成系统,又用极严格极灵活的法则去掌握?这就是《伤寒六经》的方法系统。对《伤寒六经》本能方法系统的认识,并不是《伤寒六经》的内涵。《伤寒六经》的核心内涵,是这个本能方法系统根据什幺而产生的。

《伤寒六经》本能方法系统的根据是什幺?记得有位现代哲学家说:“生命就是自己不断克服外界不断产生的与自身的矛盾,并不断调节自身内部不断产生的矛盾的过程。”这个话说得非常好。我们换个说法:人的生命过程,是不断地克服外界对自己的伤害,一方面又不断地调节自己身体内部出现的功能性障碍的过程。

《伤寒六经》的本能方法系统正好说明这位哲学家的命题。而这位哲学家的论断,也正好说明六经本能方法系统。

六经中的阳性病正好是外界致病生物病原体与非生物致病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而人体自己用本能活动把致病物排出了体外而病愈,保护了自己。六经的阴性病正好是人体内部发生的功能性障碍,也是人体自身的本能活动调节自己恢复了和谐的生命状态。这还不是六经本能方法系统的根据。但是,现代哲学家的思维智慧与一千八百年前的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大智大慧又是多幺相同!真是令人惊叹。一个是说,一个是做;但能说的未必会做,做出来的却没有说。外界物质对人的矛盾,当然是外源性疾病了。人自己内部产生的矛盾当然是器官组织的功能性疾病,属于内源性疾病了。对于外界与自身产生的矛盾,人体生命自己去克服,保持和谐,这个“自己”当然是生命本能了。对于现代哲学家,我们只能说他的生命观是真实、正确的,我们的先师,在两千年前已经在医学中实现。这当然还不是六经本能方法系统的根据,只不过是提示了一点古今对生命本能与疾病的一致性认识而已,而中医的这个本能方法系统的科学性是大大超过现代人的。

六经本能方法系统的根据,我们在中华文化的根中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根是什幺呢?天人合一!什幺是天人合一?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地、天都在同一个道中,同一个大自然中,这不是合而为一了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便是我,我也是你。这就是说,天地万物,一切生命,都合而为一了。为什幺合一,怎样合一呢?因一切生命都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任何一个生命物都不可能离开这个大群体而生存,所以便产生了万物的合一性。合一性只是万物的一个生存条件。在万物生存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消亡,都将引起万物的灾难。比如:绿色植物草木的枯荣,对食草动物的盛衰发生着制约。而食草动物的多少,直接影响到食肉动物的生存。反过来说,食肉动物又制约着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又制约着草木的盛衰。在生物中,这种依赖与制约关系、各个物种之间的均势平衡关系,自然形成一种升降出入的调节关系。这个升降出入调节系统使万物在相互依赖、制约中出现和谐性。

在宇宙万物的生存史中,宇宙万物中一切生命体,自然形成的合一性与和谐性,正是生命的本真性质。因为有了合一性,才有了生命;因为有了和谐性,生命才得以存在。所以,合一性是生命体的命,和谐性是生命体的性。也就是说“和谐性”是生命生存的本能。我想具体地说一下我对合一性与和谐性的理解,以就正于海内外贤者。

“合一性”是宇宙的本性。所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宇宙万物,是两种物质合一而成的。一个阳性物质,一个阴性物质,两者的合一,合成了一个生命。阳物质的属性是动能,阴物质的属性是物质,两种属性合一,阴物质涵入阳物质的动能,阳物质的动能附进阴物质,便发生了生命。正如精子进入卵子,阴涵阳附,生命开始。任何一个生命无不如此。如果阴阳两种物质分离开,便是生命的死亡。这便是“阴阳离合而生杀”的自然运动法则。宇宙万物的合一性是从哪里来的?从阴阳两种属性的互相吸引合一中来。不是同一个属性不会互相吸引,也便没有合一的运动。这就是种类相同的生物可以繁殖后代,不是同一种类的生物不能合一繁衍的。这是万物的守个性。

合一性,生成了万物,生成了宇宙本体。守个性区分着万物,形成了宇宙万物。和谐性是宇宙万物生存的凭据。

宇宙万物是一个复杂的内外开放系统。在这个复杂系统中,万物之间、万物之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变化,终始嗣续,离合生杀,这个纷繁复杂的五行运动,反应出一个均势、平衡的、和谐的生命状态。这个和谐从五行运动升降出入的调节中来,这个和谐与合一都是天地之道:都不是有什幺外力的主使,而是生命的性本能。就如同火的性本能是炎上,水的性本能是润下一样。生命的本能是合一性与和谐性,有合一性才有生命本体,有和谐性才有生命的存在。在宇宙万物中,合一性合成了万物。和谐性经营了万物的恒久生存。是阴阳属性相互吸引而发生了万物,是万物生命的五行运动经营了和谐生态。这个合一性与和谐性是宇宙万物的道,就是天,就是自然。

天地的升降出入是什幺?或者说大自然的升降出入是什幺?火山、海啸、地震、洪水、干旱,沧海桑田曾经几变,恐龙时代的结束,人类时代的开始,曾经多少次生命的升降出入?一切变化都是升降出入,都在经营着自己的和谐。没有运动,便没有和谐,便没有生命。大地的运动是大地的生命,人的运动是人的生命(这里说的运动不是指体育运动)。在人中同样有一个天。人中的天是什幺?天地万物的合一性与和谐性在人体完全存在,完全是宇宙万物的复制。

人与宇宙万物一样,也是一个内外开放的复杂系统。在这个复杂系统中也是一个五行运动的生命体,也同样是合一性与和谐性的复杂系统。

人体的合一性也是五行运动所产生的自然动向,和谐性也是内外开放系统升降出入调节的生态。人体内外的开放性是可以看得见的形体现象。比如人体眼耳口鼻、肛门、尿道、汗腺、阴孔、舌下腺,这些孔窍的外分泌腺都是把身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直至细胞间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以及体外侵入身体的生物病原体或非生物致病物排出体外的器官组织。这是外分泌腺的本能。外分泌腺体是怎样在器官、组织、细胞与体外世界构建通路的呢?我们知道,器官、组织、细胞都是生命体,都有阴阳互根运动。这些组织细胞需要营养,要新陈代谢。它们需要的营养物质要有一个输入的通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排出去,要有一个输出的通路。这个出入的通路在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把由肝脏合成的各种营养物质送到各个器官、组织、细胞,并把器官、组织、细胞间的废物、病原物运出来,由外分泌腺分泌到体外。肠腺分泌到肠中,胃腺分泌到胃中,肾腺分泌到尿中,汗腺分泌到汗中。每一个孔窍,都有一个腺体;每个腺体都有分泌物排出来。这就是我们人类的内外开放系统中的排异系统。这个排异本能系统受升降出入所调节。

升降出入生命调节本能对自身内部产生的废物与外界侵入的有害物都有排出体外的能力,我们称它为排异性本能系统。因为排异活动不是一个器官、一个组织,而是多器官、多组织的协调活动,是自主的、同一的、有序的协调活动,所以我们称它为本能系统为好。

升降出入生命本能系统是保护自身内部阴阳平衡稳定的一个最重要的系统,所谓的阴阳平衡稳定的意义就是人体的物质与功能的动态稳定平衡。在上面我们说的自身内部产生的与外界侵入的有害物质统统由排异本能排出体外,这是物质的稳定平衡内容,是阴性物质。另一方面,在阳性物功能上的障碍,或说紊乱,这是属于人体自身内部的矛盾问题了。升降出入本能系统自己来调节恢复常态。比如说,糖尿病、高脂肪血、高血压、动脉硬化、大血管病、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微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肾小球硬化、息肉、囊肿、腺瘤、肌瘤、细胞瘤、各种肿瘤等等,都属于功能性障碍,都是升降出入本能系统的调节失职造成,还须由升降出入本能系统来调节。或问:肿瘤、冠心病、肝、肾等这些疾病本已是器质性病变了,这怎幺说是功能性障碍呢?我想回答,初起是功能性障碍,长时间的功能性障碍导致了器质变化。但功能病变会导致器质变化。这些病在极限之内,仍可以在升降出入的调节中,功能活动复常,器质又可以发生复常的变化。这是生命的本能,也可说是生命的神奇!与不懂生命只迷信自己的人来说,我不知道他怎样评价生命本能的存在意义!

升降出入本能系统在内外开放的复杂大系统中自主地调节着体内物质与功能的和谐生命状态。在物质领域,异物排出本能主要是外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分泌系统、代谢系统组成的排异系统。在体内器官组织间的功能性活动稳定平衡的和谐关系,是由升降出入本能活动所调节的。比如说,胃肠的蠕动升高或降低,制约着肠腺分泌量的多少。一切内分泌腺体的分泌,也都是由升降出入本能活动所调节。心脏博动的快慢,肺的开合活动,各器官组织活动的升降,制约着体内生存环境的平衡稳定。

我们知道,五脏六腑各有自己的功能,这些功能既有各自的特性,而且相互之间又要协调一致,这是一个升降出入所能控制的吗?生命是神奇的。不仅是人,任何一个生命都是神奇的。你知道变色龙吗?蜘蛛、蜜蜂、蚂蚁……哪个生命不神奇呢?这不是神奇,这是大自然生成的本能。怎幺生成的?一个生命在不知多少万代与生存环境磨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生存能力。生而有之的能力,我们称为本能。

人体升降出入内外调节的本能系统,不是一个器官、组织,是没有形态、只有能力的一个系统。

是谁最先发现这个升降出入内外调节系统的呢?我没考察。但我可以提出两部书中提到过。东汉建安年代《伤寒杂病论》中,所分阳病与阴病,正好是本能系统升降出入内外调节中内外疾病两个方面。阳性病正是外界物质对人的伤害造成的本能排异反应。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不过是三个不同的排异方法系统。阴性病正好是人体内部器官、组织间的功能性障碍。太阴、少阴、厥阴不过是自主性调节的三种方法。我们进一步看《伤寒六经》与自主性排异法与自主性调节法。

太阳病系统:(1)发汗法。麻黄汤系统共四个方剂,以发汗为共性,在共性中各具个性。方剂如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解肌法。以桂枝汤系统共十五个方剂,以桂枝汤解肌为共性,其他各具个性。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等十五个方剂。

阳明病系统:吐法、清法、下法。吐法以瓜蒂散为主要方剂。清法,以白虎汤为主。下法,有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轻重三个等级,以吐下为排异方法。少阳病系统是和解法,以柴胡汤为主要方剂的调节方法。这是外界致病因素引起的排异本能系统的排异反应。解肌法、发汗法、吐法、清法、下法、利尿法、逐饮法、泻心法、破血法等等,组成一个排异本能方法系统。

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三个阴性病同属内源性疾病,都是体内器官、组织的功能性障碍,所以都于自主性调节系统,升降出入内外调节的方法。如助阳温表法、助阳温里法、通阳化水法、回阳温里法、回阳救逆法、回阳通脉法等等自主调节方法系统。张仲景先师《伤寒杂病论》的命名,证明他已经知道了外源性疾病与内源性疾病两个大系统。他用伤寒这个外界致病因素来命名伤寒、中风,用杂病来命名内源性疾病;以阳性来统属排异方法系统,以阴性来统属自主调节方法系统。张仲景先师对生命本能的理解与运用,确确实实是中华文化体系的一个最伟大医学的发明。一千八百年后的今天,仍然是超前的科学体系。但张仲景对生命本能的认识来自哪儿,我们却无从知道。我想,与《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中“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应该有关系。

《本草纲目》增广本“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中说:“命门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原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腑,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这个三焦理论出于何处,我们暂不去考证。对这个命门相火、命门原气、升降出入必须说明一下,因为这是人认识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后,对自己本身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对自己的性与命的认识。

命是什幺?简单地说,阴阳合德而有生命。性是什幺?性是生命体的本能。儒家说:“食色性也。”这是说饮食与色欲是人的性,性就是人的本能。为什幺叫本能?是因为自然而有。有生命必然有本能,本来就有这个能力。本能并不只是饮食与性交,很多的能力是属于与生而来的本能。饮食、呼吸、大小便、出汗、咳痰、呕吐、流泪、鼻涕、唾液、耳屎……这些活动都是与生命同时而有的能力,不是学习而来的。这些本能是干什幺用的呢?是保护生命、调节生命活动的和谐状态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缺少了这个本能,生命就失去了生存条件,生命便会终止。

上面我讲的这些本能,不是人体本能的全部,只是本能中常常可以见到的几个。我们没必要把人的本能全部列出来。

生命本能是从哪儿来的?是从生命的本性而来的。生命的本性是什幺?就是生命的本质属性。属性是什幺?是“合一性”与“和谐性”。中医传统的说法对合一性的解释是“阴阳合德”。“阴阳合德”发生了生命。生命的表现是命门原气。这个原气的功用为“三焦”,是三焦把生命的原气分布在人体各个器官、组织。这个三焦主宰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升、降、出、入”。在大自然中是天地万物的动力,升降出入,调节着天地万物关系的和谐。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在人体也是这个升降出入的原动,与宇宙万物之间一样,无处不有,无处不到地总领着五脏、六腑、营卫、经络、上下、内外、左右之气,在上主宰纳,在中主宰化,在下主宰出。从升降出入、上下、内外、左右看,人体是个内外开放的系统。不是内外开放怎幺能升能降、能出能入呢?怎幺能生存呢?

我们可以想见,“阴阳互根”是生命的本质属性。生命能把外界的物质纳入体内,把一部分变化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又变化为生命能。生命能再去纳入外界物质,再变化身体与动能,并把异类物质排出去。这个往复过程就是“阴阳互根”的过程,就是我们饮食、呼吸、大小便等等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是在内外开放系统中才能进行。人体是个复杂的内外开放系统,这是毫无可疑的了。在这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中,有一个生命原始的和谐性本能动力,“升、降、出、入”调节系统,就是上述所说的三焦。三焦分布命门的原动力,一身器官、组织,无所不到,无所不有,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上下、内外、左右之动力。这是什幺系统?升降出入调节系统,就是三焦功能系统。

我们看《伤寒杂病论》六经方法系统,汗、吐、下、和、温、清各个方法,哪一个方法不是人体本能的活动?无论是排除异己物质,还是调节自身功能,哪一个方法不是升降出入而完成的?这个本能系统医学,我们可以说始于《伤寒杂病论》,而一千八百年来没有发展!为什幺没有发展?我想第一个原因是《伤寒六经》的核心内涵没有被诠释出来。为什幺没被诠释出来?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伤寒六经》的深邃内涵已是超现代水平,现代人还没有理解,我们的前人,又如何发展?

数千年以来,中医一统天下,唯我独尊。但近百年来,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在比较之下,中医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说理,纷繁芜杂,语句佶倔难懂,多以意度,少用证据,随意而为。这对于西方文化治学态度来说,实难接受。近百年中医所遭受的冷遇与打击、改造,是令人深省的。不用说一般西学归来的学子,即使梁启超、鲁迅这样的大家对中医也没理解。又加上中国百年以来所受西方的凌辱与战争的需要,中医走向衰落已是必然。但是,作为伟大的民族文化的中医学,近百年来仍在冻土中吸收着营养,孕育着生机,静待着春雷的发动!终于等来一个惊天动地、摧心裂肺的声音从天而降:“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华文化的根!这是推动中医发展,破土而出的春雷。太阳出来之前,灯泡在炫耀它的光辉。太阳出来了!那灯泡不过是萤火之光。

共和国已过花甲之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进入太平盛世的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饱受了药源性、医源性疾病的苦恼,又在功能性疾病中忍受“终身服药”的煎熬,医疗成本高到一个肿瘤便家破人亡的程度。人民在呼唤一个安全、有效、简单、廉价的医疗体系。天地间万物都是应运而生!什幺是“运”?太平盛世、社会和谐、人民需要,便是中医发展的运!

《伤寒杂病论》的核心内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医的系统理论,这就是以“天人合一”的万物合一性、五行运动的均势、平衡及升降出入内外调节的和谐性为核心的本能系统方法论。中医从此有了统一的系统理论,扫除了理论的随意性,再没有似是而非、不可实践证明的想象与意度。

五千年的中医,从经验医学发展到《伤寒杂病论》本能方法系统,这是一次伟大的发展。今天中医所面临的第二次发展,仍然是《伤寒杂病论》的核心内涵的发展!今天发展的具体内容是:(1)出现中医系统的理论体系;(2)统一中医辩证法;(3)中医的科学内涵被民间认识以后,必会发生巨大的影响,使人类走出健康危机。

《伤寒论六经求真》是我四五十岁时对《伤寒论》的思考。八十岁后重读《伤寒论》,我产生了新的认识。伤寒六经是临床方法系统。什幺方法?是治病的方法!什幺是病?我对这些人人都知道的东西,突然发生怀疑。

我想,张仲景先师所讲的病,是一个病。这个病“发于阳”还是“发于阴”?发于阳和发于阴不一样,治法也不一样。发于阳的是一种治法,发于阴的另是一种治法。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方法系统。阳病的方法系统中又分出了解肌法、发汗法、吐法、清法、下法、利尿法、逐饮法、破血法等等子系统。阴病的方法系统中分出助阳温经法、助阳化水法、助阳温里法、回阳救逆法、回阳通脉法等等子系统。这是个临床方法系统,很清楚明白的方法系统。但我从这些个方法中,看到的不是治病,而是助人。为什幺说是助人不是治病?您看:“流行性感冒,发烧体温40度,发热恶寒,身疼头疼、无汗而喘。”病人要排汗,而汗不出。

这“病”是什幺?一方面是进入体内的病毒,一方面是人体要排汗,而汗不出。他类医学治病毒,是杀死或抑制病毒。仲景则用发汗法,顺势利导以帮助人,收到一汗而愈的效果。再说一例:“流感,七八日上至十余日,不大便,潮热,谵语,神昏,腹胀而疼,不能食,循衣摸床,烦躁不安。”这个病怎幺治?仲景用下法,大承气汤,一服,大便通下燥屎而病愈。这同样是顺势利导的助人法。再讲一例:“盲肠炎。盲肠肿大,发烧,腹疼难忍”。怎幺治?肿大的盲肠不消肿则必化脓。仲景则用下瘀血法,桃核承气汤一服两服肿消而愈。这是治病呢还是助人呢?仍然是顺势利导以助人。在《伤寒论》中,阳病系统都是人体本能的排异系统对体外进入的致病物发生的排异反应。仲景准确地对人体本能作出顺势利导的帮助,完美地保护了生命。

我想,张仲景先师在彻底理解了人类的生命功能与物质的均势、平衡和谐关系中的本能系统以后,才有医学本能方法系统——《伤寒杂病论》的问世。《伤寒杂病论》作出了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对待自己的伟大发明。认识自己的生命与生命本能是人类的大智大慧,而自己帮助自己的生命本能来保护生命,延长生命,这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伤寒杂病论》正是这样一部着作,是可以与老庄,孔孟并列的三大文化体系!

我们学习《伤寒杂病论》,看到的是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帮助自己;看到的是人的器官、组织在升降出入内外调节系统中的本能活动,是如何对待身体中的异已物质,是如何自己调节自己内部发生的功能紊乱、恢复和谐的生态环境。

什幺是病?排异反应是病,障碍是病!什幺是治病?就是顺势利导完成排异过程,自主调节恢复和谐生态。以这样的观念来读《伤寒论》,我想,我们的思想都会进入“伤寒杂病论”的思想体系当中,才能与先师对话,才能领悟先师的微妙意旨和深邃道理,才能掌握先师的圆机活法,这是进入仲景思想的一张入境证。

郭生白于石景山公园三胡书斋

年9月10日凌晨3时

前言

《伤寒论》的研究和整理,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发扬始于继承,继承终于发扬。这也是个深化和提高的过程。要继承和发扬袓国医学遗产,还有个思想方法问题。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而唯物主义的自然辨证法是揭示自然规律的思想方法。

一部《伤寒论》,在中国医学史上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它的作者张仲景被尊为医圣,这不是无缘无故的。这完全是它的科学成就所取得的结果。《伤寒论》的成就是伟大的,它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奠基的着作。由于《伤寒论》的诞生,使祖国医学在临床学上产生了一个划时代的飞跃。这样说决不是尊经崇古。如果我们看不到或不认识古代的科学成就,继承就无从说起。如果我们对它叹为观止,那幺发扬又从何而来呢!厚古、薄古都不是正确的态度。科学的发展总是前者为后者之师而后来者居上。说来总归是个继承和发扬的问题。

略述《伤寒论》的研究整理概况: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建安年代,后经西晋王叔和整理流传。自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没有重要的发展。到宋代,由于理学的推动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伤寒论》的研究整理流传,自宋到金、元以来整理研究者有十余家之多。成无己首倡于前,韩祇和、朱肱、郭雍等继踵于后。这一时期的研究整理工作主要是逐条注释,包括字句脉证、方药及对病理的探索。到明清两代,伤寒病的研究整理有了显着的发展,而且在众多的医家之间出现了不同观点的争论。二十世纪初叶,由于西医在我国的传播,给《伤寒论》的研究整理带来了新的内容。如章太炎、恽铁樵、陆渊雷等先生均在不同程度上用西医的生理病理知识对《伤寒论》的某些条文作了新的探索。这些新的探索虽然在理论上还比较幼稚,但它却是研究整理《伤寒论》的一个中西医结合的开端。因陆渊雷先生等尚没能够掌握唯物辨证法的思想方法,所以终于不能全面系统的对《伤寒论》进行整理和阐发。

自成无己到陆渊雷先生,经过七百余年的时间,在《伤寒论》的研究整理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悬而未决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五个:一、《伤寒论》的编篡;二、《伤寒论》的整理;三、对伤寒六经的解释;四、六经辨证法的适用范围;五、伤寒与杂病的区分。以上五个问题虽经过长期的研究、争论,但至今尚未能彻底解决。这是目前我们研究整理《伤寒论》面临的现实状况。本文对上述五个问题的观点和意见分别略加以说明如下:

一、伤寒论的编篡问题:

方有执、喻嘉言等认为,《伤寒论》原来的编次被王叔和弄乱,文字亦有所篡改,主张重新整理其编次,并以此罪王。而张志聪、陆九芝则极力反对,认为《伤寒论》原编次没有错误,而且各条之间皆有深意,不准改动经文。王叔和整理《伤寒论》有功于世。当代医家有人认为,《伤寒论》原文的错简和佚失是完全可能的。但《伤寒论》的条文是札记性的随证立方,不一定有严格的次序。如为了学习和掌握的方便,是可以重新整理的。

作者的看法是,《伤寒论》的文字形式与一九七二年武威汉墓出土的医简之文字形式是十分相似的。以此可证明《伤寒杂病论》亦是简书的形式。这样,一部《伤寒杂病论》要以千计的竹简连缀成篇,这在保存和传播上是相当困难的。同时,在时间与水、火、虫害及社会动乱中,造成简书的残缺和编次的凌乱也是十分自然的事。王叔和整理《伤寒论》约距成书时间晚一世纪左右。王叔和对文字残缺和编次凌乱的《伤寒论》,不可能不以己意进行整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王的整理流传之功,应以予肯定,对其编篡上的错误,是不应责难的。方、喻二氏主张重编,未为不可。但罪王则非公论。况且方氏的“伤寒论条辩”和喻氏的“尚论篇”也并不比伤寒论原编次更为正确多少。张志聪、陆九芝不准改动经文的尊经崇古思想是不正确的。但他们却看到了伤寒论条文之间的联系性。

《中国医学史略》认为“伤寒杂病论是一部条文式的临床札记性的着作”,对此本人不敢苟同。原来《伤寒论》条文,本自有着严格的次序和分明的条理,且各条文之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伤寒论》的编次与伤寒病的发展变化过程是一致的,统一的,而它的简书的文字形式也毫不妨害它的严格的次序。它的条文及篇章之间的联系,正是伤寒病理的联系;它的条文及篇章的次序,正是伤寒病理过程发展的次序。因此,无论它遭到怎样的颠倒与篡改,只要我们去探索伤寒病理过程的发展变化规律,发现它的内在联系,就可以按照伤寒病理过程本身的需要,安排其篇章条目的次序。如果不了解这个意义,而从主观上别的什幺去追求易学实用,岂不是缘木而求鱼!

二、伤寒论的整理问题: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整理有不少分歧意见。如方有执、喻嘉言主张按“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来分太阳篇。又按“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来分阳明篇。这种做法使它在理论上臆造,在实践上多生枝节,因而是无益的。沈自南、包诚主张伤寒各经按阴阳、虚实、表里、标本分证。然而六经之体本自为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又何必阴阳之中更分阴阳,表里之中再分表里呢?这也不是通论。尤怡、钱潢主张以治分类。柯琴、徐灵胎主张以方剂分证。这两种分法似乎近于实用,但终于是以外部联系为根据的整理方法。因而它只能分割伤寒六经,并不能反映伤寒的发展规律。同时,方剂应是属于证候,治法应从属于病理;而以治分类,以方分证都是倒置的整理方法。

这类整理方法不可能使《伤寒论》成为完整的科学系统,而且也不会有纲举目张的效果。整理《伤寒论》,只能依据伤寒病发展规律的病理特性来分擘条理、安排编次,才能体现伤寒六经辨证论治的系统性和系列性,才能使之成为完整的科学系统,因为任何千头万绪的事物,只要按照它本身的特殊性质和共同性质整理成为系统的、系列的东西,它就变得井然有序、自然也便容易认识和掌握了。

原来伤寒六经正是依据伤寒病理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病性和病位而分化的六个不同的病理阶段,在各病理阶段中又依椐不同的病理趋势而区别为若干具体的伤寒证候。总之,伤寒六经病,是以病理的特殊性质相区分,又以病理的同一性相联系的;六经病相连接的整体是一个伤寒系统;相对立的六经病是伤寒病理发展过程中的六个不同阶段;各阶段中又以不同的病理趋势分为若干具体证候。

换句话说,六经病是伤寒病理过程中的六个纲,各具体证候为六经纲领中的子目。从伤寒系统到六经纲领,下至子目证候,俱是以病理的特殊性相区分,以病理的同一性相联系的。而治法和方剂、药物又俱是以病理为依据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伤寒辨证治疗系统。如果要整理《伤寒论》,必须按照上述这个伤寒病本身的发展规律所反映出来的系统程序来进行。如果不能认识伤寒六经的系统性,而去追求什幺风寒营卫、以治分类、以方类证等,那根本不是系统的整理。所谓系统,决不是任何人预制的框框,而必须是也只能是事物本身发展规律的反映。非此不成其为系统。整理《伤寒论》,还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从理论上有所阐发,在实践上有所裨益。离开这一原则的整理工作是无价值的。

三、关于伤寒六经的解释:

自宋代成无己注伤寒释六经以来,代代不乏其人,能卓然自立一说者却寥寥无几。但真正通晓伤寒六经大义,全面正确的解得六经的至今尚无一人!数百年来,热病论六经之说,经络六经之说,气运六经之说,聚讼争鸣,迄今亦无定论。建国三十年来,我国中医于此仍然保持缄默,目前各中医学院之《伤寒论》讲义,从内容方面仍不出旧说,旧注;从体裁上仍是原文集解;从六经的解释上亦是旧说的兼容并蓄。总之,没有明显的发展。

伤寒六经的本质究竟是什幺呢?要了解这一点必须从伤寒六经本身的矛盾性中去认识它所单独具有的那种特性。否则便不会得到本质的认识。前代医学家们之所以没能全面正确的认识伤寒六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不是从伤寒六经内部研究它的矛盾性质,而是到伤寒六经以外,别的什幺地方去寻求根据和解释。因而热病六经、针灸经络六经、运气六经便相继被医学家们搬进伤寒论来。但没有一个说法能够全面正确地解得伤寒六经,没有一个不是牵强附会之谈,没有一个不无捉襟见肘之处,没有一个不用杜撰和臆造的理论来使伤寒条文纳入其规范之中。

伤寒六经并不是奥秘难解的东西。它也并不是它本身以外的什幺东西,它只是它自己。它是伤寒病理过程发展变化规律的反映,它是对伤寒过程“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法。由于病理是治疗的依据,所以伤寒六经既是一个辨证系统又是一个治疗系统。伤寒六经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殊性质,所以它只是它自己,而决不是别的什幺。这便是伤寒六经的本质。要解释伤寒六经,只能从这种意义上着手,只有这样解释才能进一步揭示伤寒六经的本质,才能使伤寒六经真正成为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才能不致重复那种以经释经、为解释而解释的错误。

四、六经辨证法的适用范围:

柯琴认为六经辨证法是“尽愈诸病的权衡”,是百病的辨证法则。而温病学家们则表示反对。这是继续了很长时间的伤寒与温病之争的焦点。吴鞠通说:“伤寒伤人身之阳,故喜辛温甘温苦热以救其阳;温病伤人身之阴,故喜辛凉甘寒、甘咸以救其阴”。吴氏的说法虽不尽切病理,但它却认识到温病与伤寒是两个不同的病种,有不同的病理,不同的发展规律,因而要求不同的治疗和方药。所以,作为伤寒辨证法的六经是不能施之于温病的。正如三焦辨证法不能施于伤寒一样。六经有六经单独具有的特性,三焦有三焦单独具有的特性。六经辨证反映着伤寒病的发展规律。三焦辨证反映着温病的发展规律。因为伤寒与温病是不同的病因引起的病理过程。而病因规定着它引起的病理过程的特殊性。伤寒与温病是不同质的东西。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所以伤寒六经与温病的三焦是不能相互取代的。但是,在未认识到六经辨证法的本质之前,六经辨证的适用范围是不能彻底解决的。温病学家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六经辨证不适于温病。柯琴虽才辩超群,由于不了解六经辨证的本质,也不了解病因规定着它引起的病理过程的特殊性,所以对六经辨证作出了错误的论断。六经辨证法只是伤寒的辨证法,对伤寒以外的任何病种都是不适用的。但必须说明:六经辨证法所体现的辨证思想,即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的整体辨证思想,是完全符合唯物辨证法的基本原理的,因而它是建立各病种的辨证法的思想根据。例如吴鞠通的三焦辨证,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以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等,无不是在六经辨证法的辨证思想影响下产生的辨证方法。但由于他们对这一思想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它们的成就也不同。可以断言,未来的中西医结合的新辨证体系也必将根据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的整体辨证思想而形成。

五、伤寒与杂病的区分

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前论伤寒,次论杂病,而伤寒中又夹有杂病。这个论伤寒夹论杂病的体裁,无疑是内容所决定的。伤寒过程是个复杂多变的病理过程。在伤寒的各个阶段中,都可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引起这样那样的并发和继发证。正因为伤寒与杂病的这种并发与继发关系,就决定了论伤寒夹论杂病的体裁,如果不了解这个意义,又不理解伤寒的病理界说,就不可避免的把并发或继发于伤寒过程中的杂病误认为伤寒,以致使六经理法混乱。必须弄清这个关系:六经是伤寒的六经,不是杂病的六经。杂病是并发于伤寒中的杂病,不是六经中的杂病。六经病理界说是认识伤寒的界说,也是区分杂病的根据。如果弄清了六经、伤寒、杂病三者的关系,那幺伤寒与杂病就成为很容易区分的东西了。

本文为了使伤寒与杂病在理法上更明晰而便于学习和掌握,依据六经病理界说,对伤寒与杂病作了区分整理,使伤寒证候列入六经辨证系统,凡属于并发继发性杂病,附于各经篇末,以示伤寒与杂病的理法方药之不同。

研究整理《伤寒论》,必须对上述五个方面作出相应的阐述。这对我来说是力不从心的。虽然尽力试图以唯物辩证的观点作了粗浅的阐述,对伤寒六经病及六经辨证,都借鉴于现代医学,目的是使中医的实践经验,在西医科学实验的印证中得到较为切实的理解,并借以避免中医在理论上的臆测和概念推断的缺点。对有争议的条文,或虽为公认而实际错误的东西均作了分析、议论,并提出了个人见解,对前人注释以扬人之美亦不掩人之失为原则。对于伤寒论中方剂用药度量,均以原来用量改为公制,即东汉之1两等于13.92克,为了学用方便写作14克,汉制1升作毫升,如系有毒或峻猛之药物则写以准确的折合量。

(以上原文节选自《伤寒六经求真》中《生白自序》和《前言》两部分)

如需购买书籍、产品或

报名面授班、辟穀班等事宜

请联系本能学堂杨烁老师(电话/)

本公司仅授权杨烁为指定产品联系人

↓润物穀茶↓

精彩回顾

振聋发聩!重读《中医大医传承启事》!

从梁冬的“自在睡觉”谈古人为何“不觅仙方觅睡方”?

千万不要两种以上中成药一起吃,对人体危害太大了!

郭老答问集3:在患病初期,你怎么判断他是感冒还是麻疹?

春季养肝

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养肝、护肝常识!

郭老语录

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医类,都没有这个医类完美、安全,有效,简单,廉价。

那些美到极致的中药诗歌,连小学生看了都说喜欢!

郭老答问集4:从外源性疾病到内源性疾病,是一开始就有,还是后来转变的?

肾有先天之精、为脏腑之本,养肾护肾常识,不可不知。

徐文兵:动物和植物都有一个天赋的本性,用牺牲自己来繁衍后代,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最终解释权归:

北京郭生白中医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郭生白中医养生有限公司郭思成

公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