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解构舌诊的原理1
TUhjnbcbe - 2020/11/25 16:47:00

一、舌的组织结构

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呈扁平长形,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颌骨、舌骨等组织。舌的游离部分称舌体,是中医望舌的主要部位。舌体上面是舌面,中医望舌时将舌面分为舌尖、舌边、舌中、舌根4个部位5个区域。舌面分区一般采用1/5分法,即舌体前1/5属于舌尖部,两侧1/5属于舌边部,根部1/5属于舌根部,中间区域即为舌中。舌体下面是舌底,舌底正中为舌系带,两侧有浅紫色的舌静脉称为舌脉,也称为舌下络脉。舌下络脉是望舌下的主要内容。舌的肌肉、神经、黏膜、腺体与舌体形态色泽有关。舌面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黏膜,黏膜上皮直接与致密的固有膜相贴,并有许多舌肌纤维起止于舌底。舌的肌肉中以横纹肌为主,舌肌固有层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腺体等组织,这些组织与舌体的形态、色泽有关。舌面黏膜皱折成许多细小突起称为乳头,根据乳头形态的不同可分为:丝状乳头、蕈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四种。(1)丝状乳头:丝状乳头细长如丝,由角化上皮、黏膜上皮及突起的固有膜(次级乳头)组成,是形成舌苔的基础。(2)蕈状乳头:蕈状乳头顶圆根小,黏膜上皮无角化、无突起而透明,次级乳头固有膜的毛细血管接近上皮表面,所以透过上皮隐约可见固有膜内的毛细血管,使舌面乳头呈红色。二、蕈状乳头与舌色

舌黏膜固有层的血管十分丰富,透过舌黏膜呈现的颜色即为舌色。蕈状乳头与舌色关系密切,蕈状乳头的形态及血流状况是影响舌体变化,尤其是舌色变化的重要因素。

(1)蕈状乳头血管充血扩张,血流量增加,舌色就会由淡白或淡红向红、绛转变。(2)蕈状乳头血管收缩或萎缩,血流量减少,舌色就会由红色向淡红或淡白等浅淡的舌色转变。(3)蕈状乳头微循环异常,表现为瘀血微血管丛、扩张微血管丛等异型微血管丛,舌色就会表现为淡紫或青紫,以及形成瘀点舌或瘀斑舌。三、丝状乳头与舌苔

舌黏膜的丝状乳头是构成舌苔的主体。由于丝状乳头表面有一层乳白色角化膜,所以肉眼所见正常的舌苔呈现白色。病理性厚苔则是由丝状乳头未脱落的角化层及丝状乳头之间充填的食物碎屑、唾液、细菌、白细胞等形成的。

(1)丝状乳头增生,乳头角化分支增加,代谢产物或附着物增多时,舌苔就会增厚,如果伴某些有色微生物繁殖,就会引起苔色改变。(2)丝状乳头萎缩变性,会使舌质显露,舌苔则表现为剥落,甚至整个舌质完全显露,形成光剥苔或镜面舌。四、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中医学理论认为,舌为心之苗、脾胃之外候,舌与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关系都极为密切。

(1)舌为心之苗

“心开窍于舌”,通过望舌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功能。心脉气血充盛,则舌体荣润;心脉气血亏损,则舌体枯萎。神明清灵,则舌体运动灵活,语言清晰,味觉正常;反之,则舌体运动失灵,言语謇涩,味觉退化。《灵枢·经脉》中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2)舌为脾胃之外候

舌体依赖气血充养,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舌的形态和色泽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功能直接有关。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形成舌苔,胃气充盛舌苔薄白滋润;胃气衰则舌苔剥少;胃气与邪气交搏,舌苔厚浊。

(3)舌与气血津液的关系紧密

舌苔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输布正常与否有关。舌下肉阜舌系带两侧,有唾液腺腺体的开口,左侧为“金津”,右侧为“玉液”,是胃津、肾液上潮的孔道。唾液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尤其与脾肾功能有关。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以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输布的情况。

(4)舌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

经络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舌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经筋相连: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阳三焦经之筋入系舌本。

五、舌面脏腑的分属理论

以舌与经络联系为理论依据,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舌尖反映上焦心肺病变;舌中反映中焦脾胃病变;舌两侧反映肝胆病变;舌根反映下焦肾的病变。此外,也有舌面脘分属理论: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对应相应的胃脘功能表现。舌面脏腑分属理论是一种经验模型,临床应用时还需要与其他症情结合应用。

本文明德初心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免责申明: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探生命之理究自然之源

中医

中药

公益

干货

学习

临床

生活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打破思维的束缚

尽情遨游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构舌诊的原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