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宝应风物记荷乡慈姑夏文彬
TUhjnbcbe - 2020/11/29 23:08:00
重庆璧山区海罗皮鞋厂召回女夹鞋 http://www.bishanzx.com/bsxms/6830.html
昨天看到一篇介绍家乡特产慈姑的文章,作者写的是慈姑,有人提起异议,认为应该叫茨菰。看到这个话题我兴趣大增,我刚读过汪曾祺老先生的《咸菜慈姑汤》,汪老也写成慈姑。我又百度了一下,宋董嗣杲《茨菰花》“剪刀叶上两枝芳,柔弱难胜带露妆。翠管嫩粘琼糁重,野泉情心玉蕤凉,舂成臼粉资秋实,种入盆池想水乡。小小沧洲归眼底,幽研自觉成炎光。”唐白居易《履道池上作》诗:“树暗小巢藏巧妇,渠荒新叶长慈姑。”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六·慈姑》:“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茨菰或慈姑应该都是同一种作物,这两种叫法好像历来一直都被认可。一根一年生十二子,而且在淤泥中把每个子都养的白白胖胖,这更像慈母,估计老百姓还是喜欢称它为“慈姑”吧。慈姑烧肉也绝对是很多宝应人餐桌上的家常菜,也是很多远离宝应的游子味蕾常回忆起的一道美食。其实慈姑在我奶奶的口中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吉祥”。记得小时候过了农历腊月二十四,奶奶就会叮嘱我们这些小孩,从现在开始慈姑就不能叫慈姑了,要叫“吉祥”。我们总会好奇的问,为什么就不能叫慈姑了,她总是笑呵呵的说,“翻慈姑眼好吗?”慈姑圆溜溜的像眼睛,在我们农村土话中,说什么死了,都会说翻慈姑眼了。老人家是为了春节讨个好口彩,给慈姑起了个吉利的名字“吉祥”。我们村慈姑种的不多,慈姑要种在荡田内,年底妈妈都会和村内其他一帮大妈,去十几里外的其他村子挖慈姑。他们是挖人家挖剩下的,嫌小的。这种小个的慈姑,清水煮熟,放那里,过年和肉红烧,或和鸡蛋烧汤十分美味。而我会偷偷的去拿烧熟的小慈姑来吃,虽没有慈姑烧肉美味,但这个能解馋。奶奶能烧一手好菜的,我们村谁家有什么生日结婚等大事,要摆酒席,都会请她去掌勺。八十年代农村酒席也就是八大碗。宴席的前一天晚上,主人家都会找奶奶商量第二天的菜单。每次我都会在边上听听,久而久之,我对奶奶的八大碗也熟悉了。“假鸡粉丝”“吉祥烧肉”是八大碗中的两道必备的菜。“假鸡粉丝”是因为鸡肉贵,全部用鸡肉跟粉丝烧,虽味道好,但价格高。如果买少量鸡肉再混点猪肉丝跟粉丝烧,味道一样鲜美,关键这样一来省钱,“假鸡”都能理解。“吉祥烧肉”的吉祥是什么,我就会插嘴说“慈姑”,奶奶就会对我说,“就你会说,做大事也要讨个口彩。”主人家也会哈哈大笑说,“小脚奶奶就是爱讨吉利”。奶奶是裹小脚的,村内人都叫她“小脚奶奶”。慈姑烧肉也根据经济情况来,条件好的就肉多点,差的就慈姑多一点肉少点,慈姑个大也能撑起满满一大碗。无论肉多少,奶奶的慈姑烧肉上桌,一定会一扫光。对于我们小孩来说,还是希望肉多点,谁愿意吃慈姑呀。奶奶的慈姑烧肉在那个年代真能也算上一道大菜。到了高中,慈姑上市的季节,慈姑烧肉也能占据食堂菜单很长时间,大个的慈姑,薄薄的肉片,很多爱起哄的同学就会问做菜的师傅,慈姑烧肉就薄薄的几片肉呀。大师傅就会开玩笑的说,我写的是慈姑烧肉,不是肉烧慈姑,我那天写肉烧慈姑,你们就只会看到肉,很少看到慈姑了。一直等到毕业,菜单上还是慈姑烧肉。现在每次回去也经常会吃到慈姑烧肉,都是肉多,慈姑少,慈姑成了点缀了,但慈姑反而更受欢迎,物质的丰富,人们又开始返璞归真,都喜欢清淡了,慈姑成了最爱。慈姑因为种植方便,种植历史的悠久,在我们家乡种植的范围也广。它也陪伴了我们一代代的荷乡人,也成为很多漂泊在外的宝应游子牵挂的一道美味。县作家协会

《宝应作家年度文选》

向您征稿啦!

应广大作家、文友建议,经协会研究,决定自年起,宝应县作家协会牵头组织汇编《宝应作家年度文选》,主要体裁为散文、小小说、现代诗歌等。意在集中展示一年中宝应作家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敬请各位作家积极响应,大力支持。报送作品不限发表与否,但须为本年度原创佳作。如系原创首发作品,将优先在“宝应作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应风物记荷乡慈姑夏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