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张志愿院士医院工作站工作
TUhjnbcbe - 2020/12/7 2:27:00
白颠的治疗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668.html

年8月20日至8月24日中国工程院张志愿院士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医院院士工作站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工作,来医院要把他的工作时间安排满,一再强调他是来工作的,要抓紧宝贵的时间,一定要对大家有帮助,要有实实在在的成效。张院士工作期间每天都按计划安排得很满,此次他到站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手术示教和工作指导,促进学科发展,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同时还督导多中心课题合作进展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张院士每次到工作站工作都要义务为患者手术,而且都是口腔颌面部肿瘤疑难手术。此次张志愿院士到我院共进行了4台手术操作示教,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为一名儿童做的疑难手术,该患儿姓马,年龄4岁,患儿出生时颏下、颌下区即出现肿块,随着年龄增长肿块逐渐长大,现已波及双侧颏下、右侧颌下区及右侧口底咽旁。医院后立即带领省一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全体医师进行了查房,对患儿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全身查体及专科检查,仔细的阅读了患儿的各项影像资料,经过分析后诊断为双侧颏下、颌下、右侧口底咽旁巨大淋巴血管瘤。张院士以该患儿为例为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及在场的规培学员、实习医生讲解了脉管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鉴于患儿年龄仅为4岁,病变范围广泛并累及双侧的颏下、颌下区及口底咽旁,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张院士带领大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治疗方案,为保证术后呼吸道的通畅,还预备了手术后气管切开。8月21日上午团队的合作开始了,张志愿院士带领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为患儿进行了双侧颏下、颌下、右侧口底咽旁巨大淋巴血管瘤切除术,考虑到术中的操作和术后气道管理,张院士要求对患儿采用鼻腔插管麻醉,省一院麻醉师不负众望、凭过硬的技术,在静脉麻醉诱导下,顺利完成了鼻腔插管,张院士表示了称赞。由于患儿患的是淋巴血管瘤,以淋巴管瘤为主,淋巴管畸形组织和血管瘤组织混杂,术中见瘤体体积巨大,且瘤体侵入不同的组织间隙,层次深浅不一,进入到了舌下和口底深部。淋巴管瘤囊壁菲薄,术中如囊壁破裂淋巴液流失后会给手术带来更大难度且不易彻底切除干净,手术中张志愿院士展示了高超的手术功底和娴熟的技术。手术使用电刀固然方便,但容易造成较重的术后肿胀反应,还容易切破囊壁;同时患儿年龄较小,面神经发育还较细,加之瘤体的推移,导致术中要仔细辨认面神经及各种组织结构困难。这时,张院士停止了电刀的使用,而采用手术刀及组织剪进行仔细的分离,在张院士高超的“剪刀功”和“手术刀功”的刀刃下,菲薄的囊壁和需要保留的重要神经、血管组织不断的分开了,瘤体一点一点的被“揪”了出来,在切除了口底和舌下的瘤体后从同一切口顺利切除了对侧的瘤体组织。大家在惊叹张院士精湛手术功力的同时,无不为他精益求精、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所感动。张院士精湛的手术一方面保留了囊壁的完整性从而能彻底切除病灶,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整个手术过程中出血仅为50ml,避免了给患儿输血。由于整个手术过程操作耐心细致,术区的面神经、舌神经、舌下神经、口底肌肉等重要组织结构都保留完好,保证了患儿术后口腔颌面部功能良好的康复。由于手术损伤小,出血少,预计术后肿胀反应轻,术后也不必行气管切开,避免了气切对患儿的影响。在张志愿院士及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团队的配合下,历时4小时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患儿带管至ICU病房监护治疗。经ICU医护人员精心的监护治疗,患儿顺利拔管后转回病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手术伤口恢复良好准备出院。张院士说该患儿手术和治疗的圆满成功是在口腔颌面外科团结的团队配合下,在麻醉手术科和ICU病房医护人员的全力合作下得以完成的,体现了多学科治疗和团队合作的结果。

8月21日及8月22日下午是专家门诊。张院士对待工作的认真和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不断的感染着大家,两天上午的手术结束后大家都觉得有些疲劳,可张院士依旧精神饱满,回到病房接着看专家门诊,时间还未到,诊室门口就排满了来自各地的患者。

张院士此次到工作站来的消息,一周前省一院通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志愿院士医院工作站工作